来源:证券之星
证券之星注意到,资产质量方面,贷款迁徙率全面攀升,逾期贷款总额达502.46亿元,占比3.21%,叠加拨备覆盖率同比下降64.97个百分点至457.60%,资产质量隐忧加剧。
此外,2025年一季度,该行资本充足率指标集体下滑,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11.53%。业内指出,在净息差收窄与资产质量压力双重挑战下,无锡银行需加速业务结构优化与风险管控能力提升,以应对后续经营考验。
01. 净利润增速放缓,盈利能力下滑
日前,无锡银行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。报告期内,该行实现营业总收入47.26亿元,增幅4.15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.52亿元,增幅2.35%。
规模指标上,截至2024年末,无锡银行总资产2568.01亿元,增幅9.30%;总贷款1566.19亿元,增幅9.50%;总存款2124.80亿元,增幅9.45%。
证券之星注意到,无锡银行在过去数年,净利润增速经历了较大的起伏。2022年,其净利润增速曾达到令人瞩目的26.65%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。但到了2023年,这一增速下滑至 9.96%,2024年更是急剧放缓至2.35%。
净利润增速放缓的背后,净息差收窄是一个关键因素。从2019年至2023年末,无锡银行净息差分别为2.02%、2.07%、1.95%、1.81%、1.64%,到了2024年,净息差进一步下滑至1.51%,且低于农村商业银行净息差平均值。
净息差的不断收窄,使得银行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获取利润的空间不断被压缩。在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下,无锡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长也在放缓,2024年实现利息净收入34.42亿元,同比减少0.53%。
02. 贷款迁徙率攀升,资产质量隐忧浮现
资产质量上,截至2024年末,无锡银行不良贷款率0.78%,《极速赛车破解版免费下载》较年初减少0.01个百分点;拨备覆盖率457.60%,较上年同期减少64.97个百分点。
不过,作为衡量银行资产质量变化的贷款迁徙率指标,2024年,无锡银行的贷款迁徙率全面攀升。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从1.28%升至1.96%,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从10.62%跃升至28.26%,次级类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更分别攀升至56.30%和69.75%。
这些数据的大幅上升,暗示着未来不良贷款生成压力可能显著增加。正常类贷款迁徙率的上升,意味着原本正常还款的贷款客户,出现还款能力下降、贷款质量变差的可能性在增大;关注类贷款迁徙率的急剧攀升,则表明那些原本就被银行重点关注、存在潜在风险的贷款,进一步恶化成不良贷款的概率大幅提高。
从贷款结构来看,2024年末,公司贷款占比提升至69.09%,而个人贷款下降7.78%,其中个人住房贷款降幅达10.92%。业务结构偏向企业端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银行基于市场判断做出的业务调整,但也可能加剧集中度风险。一旦企业客户群体出现行业性、系统性风险,银行的资产质量将受到严重冲击。
与贷款迁徙率上升相对应的是,逾期贷款总额也在增加。2024年该行逾期贷款总额达502.46亿元,占比3.21%。逾期贷款的增加,不仅会影响银行的利息收入,还可能进一步转化为不良贷款,侵蚀银行的资产。
03. 贷款损失增加,一季度资本充足率指标恶化
2024 年无锡银行在贷款损失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。当年贷款损失准备核销了近11.65亿,达到该行2016年上市以来之最。更为严峻的是,核销贷款损失准备的金额超过了2024年当年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。
通常情况下,银行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贷款损失,当实际发生的损失超过计提金额时,就需要动用银行的利润来弥补缺口。这一情况可能直接导致银行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吞噬。
大量的贷款损失核销的背后,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在贷款风险管理方面可能存在漏洞。在贷款发放前,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、还款能力分析等环节可能不够严谨;在贷款发放后,对贷款资金的用途跟踪、借款人经营状况的持续监测等方面也可能存在不足,导致未能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,最终使得贷款损失不断积累,给银行的经营带来沉重负担。
证券之星注意到,无锡银行2025年一季报显示,截至3月末,该行不良率较上年末保持不变,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继续降低至430.60%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一季度过完,无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集体下滑,资本充足率从14.07%降至13.79%,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2.95%降至12.65%,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1.79%降至11.53%。虽然依然满足监管要求,但下滑幅度值得警惕。
无锡银行在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所暴露的种种问题,如净利润增速放缓、贷款迁徙率上升、逾期贷款增加、贷款损失加大等,都对其未来的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。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,提升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,无锡银行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经营困境。(本文首发证券之星,作者|李朋)
责任编辑:杨红卜
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峰会上表示,逐步由自愿走向强制, ❡是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 ♐。近年来,在各国绿色金融政策和 ♒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过程中,部分金融机构先行探索,自愿提出和遵守 ♊负责任银行原则、《“一带一路”绿色投资原则》、赤道原则等倡议 ⏬,为更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了宝贵借鉴,其中一些做法 ⏬被政策制定部门接受。为推动可持续金融健康发展,越来越多的国家 ♿通过立法、发布规范性文件等方式 ⏫,极速赛车破解版免费下载确立绿色金融强制性标准,推动 ♐绿色金融标准从以自愿性为主,向自愿性与强制性标准并重转变。
“美国联邦政府相关小组的成员跟我们讲,你们的产品无论在 ✅性能上、包装设计上、反应速度上、运输能力上都是所有相关企业中 ❢表现最好的”,刘毅称 ⛵,与九安医疗同台竞争的都是美国一流药企, ♿比如雅培、罗氏、西门子等等。
本报记者 栗山千明 【编辑:李晶 】